close

   海南萬寧榮獲“世界長壽之鄉”稱號(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中國日報網5月6日電(歐葉)1797年,醫生休斯蘭德(Huseland)發表了文章《長壽之道》,結束了長達八年的研究。他在眾多因素中找到了長壽之法:多吃蔬菜,少吃肉和甜點的合理飲食;積極的生活方式;保護好牙齒;每周用溫水和香皂洗澡;良好的睡眠;清新的空氣以及出生在長壽父母的家庭中。文章經翻譯刊登在《美國評論》上,結尾處,醫生還迫不及待地做出了推測:“人類生命也許可以延長至現今時長的兩倍,而且還是充滿活動並富有意義。”
  根據休斯蘭德的估計,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半孩童都活不過在十歲,這是個驚人的死亡率。但是,如果這些孩子可以經受住青年時期的考驗:例如天花、麻疹、風疹以及其他兒童期疾病,那麼是有可能活到三十幾歲的。休斯蘭德認為,人在理想的環境中是可以活到兩百歲的。
  還有比這個18世紀的醫生更為稀奇古怪的想象嗎?詹姆斯·沃佩爾(James Vaupel)對此卻並不感到稀奇。“人類的壽命每十年就會延長兩年到兩年半的時間,”他說道:“也就是說,每個世紀延長25年。”作為馬克思·普朗克協會德國羅斯托克研究所生存與長壽實驗室主任,沃佩爾專門負責人類和動物種群的長壽和生存。他告訴我說,100年來,死亡率的發展規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1950年之前,多數關於長壽的收穫都如休斯蘭德所說,靠降低過高的嬰兒死亡率來維持。然後從那以後,六十歲以上,甚至是近期出現的八十歲以上老人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換言之,我們不僅僅在見證兒童死亡率的降低,同時我們的壽命也在延長——大幅度地延長。
  多種年齡段並存
  據估計,從2010年到2050年,世界範圍內的百歲老人(年齡在100歲以上的人群)數量會番十倍。正如休斯蘭德所說,決定你是否能夠在到了父母那個年紀時見證這一里程碑式的變化,在於你是否有長壽的遺傳分子。但百歲老人數量的增長也不僅僅是遺傳因子的功勞,因為幾個世紀也來,長壽遺傳因子都沒有發生重大改變。當然了,提高我們長壽又強健幾率的有很多很多因素,其中有許多就是休斯蘭德提到的。包括優越的醫療保健、提高醫療水平及衛生措施,如清潔水和空氣、良好的教育、提高生活水平等,例如翁暖乾燥的住房。沃佩爾說:“多數情況下,這都依賴於更高的醫療水平和更多的資金。”
  最近幾十年,老年人長壽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儘管與如此,仍然有許多人不僅對優越的醫療保健和生活狀況所帶來的優勢感到不滿,並且對長壽這一想法也絲毫沒有改變。一種流行的方法是熱限制。20世紀3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生活在饑餓邊緣的老鼠會比隨時可以吃到飽的老鼠活的更久。緊接著,獼猴的實驗也證明瞭這一點。然而,這項實驗卻遭到了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的反駁,研究所長達20年的研究發現,儘管獼猴保持卡路里受限的飲食節奏,也會在接觸限制後患上與年老相關的疾病,但他們平均壽命並沒有延長。作者提到,儘管控制長命動物的卡路里攝入量會有一定的好處,但這實際上是基因、營養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另一種給長壽帶來希望的因素就是白藜蘆醇,這是一種植物自動產生的化學物質,在葡萄皮中含量較多。不管葡萄園是不是永葆青春的根基,這件事都充滿疑惑。這種化學物質已被證實,會在動物模型中產出類似的利於健康的物質來限制卡路里。
  無限制
  我們為什麼會變老呢?“每天我們都在變老,而且這是不可逆的,”沃佩爾解釋說:“久經積累,這種不可逆所造成的影響就會引發增齡性的疾病。”這並不是所有生物體共有的特性。例如水螅——一種單細胞、類似於海蜇的生物,就有能力修複自身所受到的破壞,並可以輕而易舉地退下難以修複的細胞。但對於人類來說,受損的細胞更能引發癌性腫瘤。
  “水螅分配資源主要是為了修複細胞,而不是再生,”沃佩爾說,“相比之下,人類主要直接利用資源以再生,這在物種層面上來講是不用的生存階段。”人類可以生長的很迅速,也可能在年輕時死亡,但我們驚人的生產里可以剋服這種高死亡率。目前,嬰兒的死亡率已經很低,所以沒有哎再生方面必要投入過多資源,沃佩爾說道。他表示:“實際上,我們需要調節修複,而不是將能量轉移到如何變胖上。儘管沒人知道怎麼做,但理論上這仍然是可行的。”如果我們可以捕捉到這種緩慢進行的細胞損壞,也就是所謂的無形的衰老過程,那麼也許就不會有年齡上限的存在。如果事實正是如此,我們就根本沒有死亡的理由。
  水螅幾乎可以修複它所有受損的細胞,並脫落掉那些受損嚴重的細胞。
  “一個可以自由選擇死亡的世界是美妙的。現在,我們每個人都被判了死刑,儘管大多數人都沒有做什麼值得一死的事情。”根納季·斯多耶羅(Gennady Stolyarov)說道。他是一名超人類主義哲學家,也是《死亡是錯誤的》一書的作者。這本書是一本備受爭議的兒童類書籍,鼓勵孩子們反對宿命論關於“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這一說法。他本人也不贊同長壽一事可以單單靠技術力量,充足的資金和人力就可以解決的。
  改革的代名詞
  一個技術方面的主要障礙就是染色體端粒。每當細胞分裂的時候,這些染色體端粒都會變短,使細胞再生次數受到限制。並不是所有動物的端粒都會縮短,水螅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這種限制也會有一定的好處。偶然發生的基因突變並不會使分裂的細胞端粒變短,而是使細胞系“長生不老”。不過,如果難以控制的話,這些永生的細胞對於主人來說卻是個噩耗,會導致癌細胞腫瘤。
  “每天,世界上都有15萬人死去,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都死於衰老引發的疾病,”斯多耶羅告訴我說,“所以說如果我們可以加速科技的發展,併在某一天剋服了無形的衰老,那麼我們將會拯救10萬人的生命。”在陳述在未來25年中會有50%的幾率剋服無形的衰老這一論斷時,作者引用了老年醫學理論家(生命延續領域的知名人士)奧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的一句話:“在我們受到衰老帶給我們最壞的影響之前,會有好的機遇在我們有生之年發生的。”
  “在25年內剋服衰老是可能的,”沃佩爾說道,“但又是極沒希望的。”他又解釋說,通過迅速發展醫療事業的確可以很快延長人類的壽命。但他也同樣警示說,未來我們可能會遇到不可預知的困難。“疾病、經濟危機以及氣候變化都可能導致死亡率的增長,”他說道。
  端粒,染色體的保護終端,與細胞的衰老關係緊密。
  斯多耶羅希望將這微小的希望之苗點燃,永恆地燃燒。“我現在所想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他說,“目前我們還有反擊的機遇,但要想使其成為現實,我們最好成為改革的代名詞。”
  目前來說,讀者必須安慰自己,仍然有有力的方法可以試著躲避來自極樂世界的兩大殺手——心臟病和癌症,那就是通過對比試驗、健康的飲食以及控制飲酒和紅色頭類的攝入量。很少有人能按照這個標準生活,也許我們都認為一個充斥著美酒佳餚的生活,即使短暫也是筆划算的買賣。到底是什麼引發了謎題——如果人類可以永生,那麼你又是否願意付出代價呢?
   
   
  (原標題:研究稱人在理想環境中可活到200歲[1]-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vx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